本年度最多人問我的問題「臉書是老人玩的 要轉去 instagram ? 」,其實我對這個結論很不認同。乍聽之下年輕人都轉去使用instagram,每一位敏銳的經營者也該隨波逐流的前往,但只是開一個帳號那麼簡單嗎? 社群是來基於互動的經營,沒有打算用心去體會新的文化,多開一個帳號也是多餘的。
社群是用心經營的,不僅僅只是開個帳號
迄今為止我還是看到不少的臉書個人帳號還是保留著「公私分離」的特色,個人生活歸個人生活、工作歸工作,楚河漢界的互不侵犯。但是我忍不住想問,這樣朋友能跟你互動的空間倒底在哪裡? 如果再加上只是POPO作品集,那跟相簿就沒有兩樣了,直接請他看相簿就可以了,不必成為朋友。
因此社群首重就是彼此間的共通處,你有孩子有育兒經我也有,所以可以溝通互動。你有養貓我恰好也是鏟屎官,這樣我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。這才是社群真的精髓,如果沒有了解instagram真正的精神,縱使轉過去也是枉然。
臉書消費的穩定度,不會輸給instagram
就我個人的經驗,興趣消費最大的族群為25-34歲,其次為35-44歲和18-24歲,單就25-34歲及35-44歲的人群大部分都還是停留駐足在臉書中,僅18-24歲的人群離開臉書去instagram,除非你很清楚知道客戶就是這個族群為主,不然其實也沒有必要全然的棄守臉書。
入境隨俗
縱使加入instagram一群,也要開始了解這個社群的文化,這個社群媒體是以影片及圖像為主的社群,在不寫任何文字的情況下,在照片中表彰出自己的照片特色,因此得花上時間在照片的巧思,好比照片特別感人特別有故事性…單就構圖所花的功夫絕對不下於撰字寫文。
如果有一天年輕人又棄守instagram 要繼續追逐嗎?
今年度流行的社群是「抖音」,是一個影+音結合在一起的社群媒體,從影音的節奏和樂趣中找到彼此間的認同感,這樣的平台所要花的功夫更多,編導戲劇的能力不可缺…
掌握好你的受眾族群
- 因此小博的結論絕對不是追逐,別開玩笑了社群媒體可是有百百款,而是掌握住你可以把握的人群,放棄18-24歲的人群,把握住25-34歲及35-44歲誰說不能過生活的。
- 用心顧好和喜歡和你互動的人群,他們才是會跟你消費的群體。除非你已經覺得用心細心去融入新的族群。
- 找到更多的生活話題,增加彼此間更多的認同感。公私分離是隱私的保護,但你得慢慢思考如何增加互動性的可能。